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武城县实验中学---知识改变命运

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引用】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  

2011-01-05 14:51:57|  分类: 九年级化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,我的看法是:

 
原文地址:课题三  二氧化碳和    原文作者:钟爱物理

 

课题三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  导学案

 

教学目标:

1、知识与技能:

1)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

2)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

3)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

2、过程与方法

1)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、归纳

2)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

3、情感与价值观

强化保护环境、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

教学重点:

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

教学难点:

   二氧化碳与水、澄清石灰水的反应

课  时:二课时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:

情景导入: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

讲授新课:

一、二氧化碳(板书)

(一)物理性质

活动探究:倾倒二氧化碳

现象:底层的蜡烛先熄灭,上层的蜡烛后熄灭

分析: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,也不支持燃烧。

 

活动探究: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

现象:塑料瓶变扁了

分析:CO2溶于水后,瓶内的气压减小,大气压把瓶子压扁

小结: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

1、无色无味的气体

2、密度比空气大;1.977g/L为 空气的1.5倍

3、溶解性: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

4、干冰的升华: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,固体二氧化碳叫“干冰”。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,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,因此可作致冷剂。

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: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。

讲解: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,由于干冰升华吸热,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,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,于是就开始下雨。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。

(二)化学性质(板书)

1、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

2、与水反应

活动探究:

编号

1

2

3

4

操作

石蕊 +

稀醋酸

 

石蕊 +水

 

 

石蕊 +CO2

 

 

石蕊试液

+ CO2

加热

 

现象

紫→红

不变色

紫→红

红→紫

分析

 

结论:

(1)石蕊是一种色素,遇酸变红;

(2)水不能使石蕊变红,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;

(3)CO2与H2O生成碳酸,碳酸使石蕊变红;

(4)碳酸不稳定,易分解成CO2和H2O

反应方程式:跟水反应:CO2+H2O==H2CO3

          碳酸的分解:H2CO3==CO2↑+H2O

3、与石灰水的反应:

CO2+Ca(OH)2==CaCO3↓ +H2O

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

讨论: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,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

火盆,这是为什么呢?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?

(三)CO2对生活影响

 

1、做灭火剂: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,又不燃烧,也不支持燃烧,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,二氧化碳在下层,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。

2、做致冷剂人工降雨

3、工业原料

 

 

(四)CO2对环境的影响

1、温室效应

(1)产生: CO2 、臭氧(O3)、甲烷(CH4)、氟氯代烷

(2)危害

3)防止措施:阅读课本

总结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练习:⑴在蒸馏水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,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,此时溶液变成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色,这是生成了(用化学式表示)_______   的缘故,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;若把此液体加热后,溶液由色变为色,这是发生了(用化学方程式表示)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___________。的缘故。再向该液体中放入少量的木炭,振荡,溶液又呈_______ 色,这是因为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的缘故。

⑵盛放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,石灰水表面通常会浮一层白色物质,这层白色物质是(用化学式表示),这是因为(用化学方程式表示)的缘故。

⑶.实验室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污渍,其成分是___   ____,化学式为____ ___,写出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: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____。此污渍_____  __(填“能”或“不能”)用水洗掉,清除此污渍的方法是_____    _____,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___________。

⑷.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,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

 

 

 

 

 

⑸.点燃两支蜡烛,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,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(如图所示)。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。

 

 

 

 

(1)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,观察到的现象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2)该实验说明:

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⑹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,产生温室效应,导致全球变暖,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,后果不堪设想。

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正常体积分数是_______。

②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。

③自然界能消耗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_作用。

我们的感受

学完本节,我的收获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我的启示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我的发现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 

 

 

 

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

红河中学       孙国卿

教学过程:

1、复习提问:

    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,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。

2、导入新课:  (情景设计) 

  从一氧化碳的毒性导入

3、讲授新课:

分析: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,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?

一、一氧化碳的性质(板书)

1、物理性质(板书)

提问: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?

阅读:课本第79页

小结:列表从颜色、状态、密度、溶解性等方面比较

2、化学性质(板书)

(1)可燃性(与氢气、二氧化碳比较)

展示:多媒体动画[实验6-7]

观察: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,放出热量,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。

点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原理:2CO +O2 ====  2CO2

小结: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,属于可燃性气体,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。

讨论: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?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?

(2)一氧化碳的还原性(与氢气、碳单质比较)

展示:多媒体[实验6-9]

观察: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;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△

原理:CO  +CuO=== Cu  +CO2

 

分析:对比氢气与氧化铜;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,判断反应类型。并分析装置的不同。

3、一氧化碳的用途(板书)

提问: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。

小结:冶炼金属的还原剂,燃料

高温

====

         

 3CO + Fe2O3      2Fe + 3CO2  

4、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(板书)

点燃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2CO + O2 ==== 2CO2

高温

====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CO2  + C      2CO   

 二、一氧化碳的毒性(板书)

阅读:课本第117页

讨论:

(1)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?

(2)有人用炉火取暖,为防止煤气中毒,在火炉在放一盆水,这样做行吗?

(3)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,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,这种说法对吗?

三、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(板书)

讨论: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,应如何处理尾气,减少对大气的污染?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。

总结: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差异,一氧化碳与氢气性质的相似性。

练习1、练习:⑴将两份等质量的木炭,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M g,另一份先与不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,然后再使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N g,则M与N的关系正确的是

A.M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MN

C.M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无法确定

⑵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,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,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

⑶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所采用的方法及化学方程式。

①CO中混有少量CO2

方法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化学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________

②CO2中混有少量CO

方法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化学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___

③CuO固体中混有少量木炭粉

方法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化学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_________

⑷将螳螂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A瓶中,将蟋蟀放在盛有一氧化碳和氧气的B瓶中,两个瓶都拧紧瓶盖,结果瓶中的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。

A瓶中螳螂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⑸下列气体中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(         )

A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氧气B、氢气C、二氧化碳D、一氧化碳

⑹若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,应首先做的是(       )

A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迅速做人工呼吸B、立即关闭煤气阀门,打开门窗

B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拨打急救电话120 D、立即打开换气扇

⑺按下列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:

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合反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生成二氧化碳的分解反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生成水的化合反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生成水的分解反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检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合反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体现单质碳的还原性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体现一氧化碳的还原性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能用固 + 固 气体装置制取气体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能用固 + 固 气体装置制取气体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附:本章知识间的联系:

C→CO :2C+O2 2CO   C+CO2 2CO

C→CO2 :C+O2 CO2   C+2CuO 2Cu+CO2↑

          3C+Fe2O3 3CO2↑+2Fe

CO→CO2 :2CO+O2 2CO2  CO+CuO Cu+CO2

           3CO+Fe2O3 2Fe+3CO2

CO2→H2CO3:  CO2+H2O ===H2CO3

H2CO3 →CO2 :H2CO3 ===CO2↑+H2O

CO2 →CaCO3 :CO2+Ca(OH)2 ===CaCO3↓+H2O 

CaCO3 →CO2 :CaCO3+2HCl==CaCl2+H2O+CO2↑ CaCO3  CO2↑+CaO

我们的感受

学完本节,我的收获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我的启示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我的发现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7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