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题3 离子 导学案
学习目标:
(1)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;
(2)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。
(3)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;
(4)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,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。
(5)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。
重点: 离子的形成
难点: 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
【课前预习】
_______(1个 带 ) ( ) |
_______
( )
_______
( )
原子 ________ (1个 带 )
( )
(括号中注明电性)
原子不显电性:核电荷数=__ ____=_____ ________
一、创设情景,导入新课:
跟原子、分子一样,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。为了搞清楚什么是离子,它是怎样形成的,先来研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。
二、根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本P78 并完成以下问题:
(一)、在含多电子的原子中,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?
(二)、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含义;
(三)、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。
1、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,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,核外电子是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的,每一个区域叫一个 ,因此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。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 层,最多有 层,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个(只有1层的最多不超过 个)。
2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:则该原子核电荷数
为 ,核外有 个电子,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, 最外层有 个电子,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电子。
3、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,在反应中易失去 ;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,在反应中易 电子;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通常为 个(氦为 在反应中一般 电子。通常把最外层电子数8个的结构称为 在化学反应中,元素的原子都有使自己变成 的趋向。
讨论总结:完成下表
元素分类 |
最外层电子数 |
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 |
化学性质 |
金属元素 |
|
|
|
非金属元素 |
|
| |
稀有气体元素 |
|
|
|
三、自学课本P79讨论离子的形成,完成以下问题:
1、带电的 叫离子,带 电的原子叫阳离子,如Na+;带 电的原子叫阴离子,如Cl- ;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 离子,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。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得到电子形成 离子,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。离子也是构成 的一种粒子。
2、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、 、和 。如水是由 构成的,铁是由 构成的,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。
3、在原子结构中,相对原子质量主要由 决定,元素的种类主要由 决定,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。
四、达标练习:
1.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,表示阳离子的是( )
2.Ca2+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( )
A.钙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B.钙原子有2个电子层
C.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D.2个钙离子
3.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,属于原子的有 (填序号,下同),属于阳离子的有 ,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。
五、收获平台:
【拓展提升】
常见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、原子、离子。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( )
A.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,这两种粒子一定是相同元素
B.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,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
C.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,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
D.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,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