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武城县实验中学---知识改变命运

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引用】离子导学案  

2011-01-05 21:20:12|  分类: 九年级化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钟爱物理《离子导学案》
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,我的看法是:

 
原文地址:离子导学案    原文作者:钟爱物理

  学习目标

1.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。

2.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,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。

3.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。

4.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。

重点: 离子形成的过程

难点: 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

 

【课前预习】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_______    _______1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      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_______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
 原子      ________ 1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

 

原子不显电性:核电荷数=_______ =_____________

 

2.学生阅读一篇科普小论文《漫游原子世界》,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。

附文: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,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,虽然空间很大,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。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,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,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,中子不带电,质子带正电,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。

2.思考: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?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?

 

 

【课堂探究】

 

(一)、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

1学生猜想: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?

2学生交流: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?

3.探究证明假设:阅读课本第78页图文。(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,理解电子分层排布)

4.归纳结论: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。

5.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:(学生阅读课文,然后每生各举一例。如下图)

 

7.展示挂图:1~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。学生观察、互相讨论、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:

元素

最外层电子数

元素化学性质

稀有气体元素

8个(He为 2)

    比较稳定

金属元素

少于4个

    不稳定

非金属元素

多于4个

不稳定

8.思考: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(He为2),达到稳定结构,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。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,要趋向稳定,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?(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意见,达成共识。)

(二)探究离子的形成

1、学生阅读课本79页: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。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。

2、学生分组表演: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,让两个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(头上贴元素符号,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“电子”),其他同学当裁判。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。

3.学生讨论: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?(结合学生的表演每生设计一个方案,小组交流确定最佳方案。)

4.师生分析

5.归纳总结:离子是怎样形成的?什么叫离子?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?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?

课堂小结:在本课题,我们有什么收获和疑问?

有效训练:课本第80页习题。

 

【拓展提升】

常见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、原子、离子。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(      )

A.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,这两种粒子一定是相同元素

B.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,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

C.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,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

D.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,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9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